受眾基礎概念
「受眾」是什麼?
所謂「受眾」也就是一群有共同特徵的人的集合,而一個用戶同時會屬於多個受眾。
就像是每個人在社會中有不同角色 (e.g. Andy 是台北人同時喜歡登山;Ben 是高雄人同時喜歡慢跑;Cloe 是台北人同時喜歡慢跑),這時候在 Andy, Ben 和 Cloe 之間就可以組成 4 個受眾組:
以地區區分:
台北人受眾:Andy, Cloe
高雄人受眾:Ben
以興趣區分:
登山:Andy
慢跑:Ben, Cloe
應用在網站受眾經營上,也同樣可以使用不同維度來區分網站的受眾,常見的受眾區分維度有:
以流量來源維度區分:自然搜尋來源受眾、Facebook 來源受眾、Line 來源受眾、Google Ads 來源受眾...等。
以分類維度區分:時事新聞分類、娛樂新聞分類、3C 商品分類、廚房用品分類...等。
以興趣分類區分:質感生活、財經投資、旅遊、戶外運動...等。
受眾數據如何蒐集的?
Instag 透過網頁程式碼、短網址...等不同方式廣泛地搜集使用者瀏覽網頁、搜尋、分享、進站方式...等行為記錄,再依據各個受眾設定的特徵條件 (e.g. 看過 "時事" 分類文章、將 "3C" 分類商品加入購物車) 計算出各個受眾規模,同時在受眾數據中提供各種 insight 資料:
興趣濃度:0% 新粉、20%、50%、80% 鐵粉。
分享行為:代表受眾喜歡將哪些內容、商品主動分享給朋友。
搜尋行為:從站內搜尋行為看到受眾們對哪些議題、品項感興趣。
Google 搜尋:了解受眾們在 Google 搜尋哪些關鍵字進到您的網站。
關鍵字:AI 彙整受眾站內瀏覽行為,將瀏覽內容、商品分詞綜整出受眾興趣輪廓。
為什麼掌握受眾如此重要?
使用者的各種行為隱藏了許多有價值的資訊,透過受眾分群了解不同受眾的偏好、習慣,從而發展適切的品牌經營方向。
透過觀察受眾規模的改變來掌握市場對各種內容或商品的喜好程度,將有助於進行更全面的數據決策;比起單純的觀察 "流量",掌握受眾規模的改變將使你在競爭市場中更加領先。
流量是透過人的瀏覽行為累積出來的,掌握了受眾 (人) 也就掌握了流量的成長基礎。
Last updated